杰出机械工程师谭电电荣获双重大奖,未来科技论坛备受瞩目
来源: 2022-11-30 17:46 点击:101 次

作者:李光洙

近日,在机械工程领域,佛山市科创力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谭电电凭借其在机械工程数智化方面的卓越贡献,荣获了“2022年度机械工程数智创新优秀成果奖”和“2022年度机械工程数智化创新人物”两个极具含金量的大奖,这一消息在行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谭电电所研发的科创力自动抛磨设备集中管控系统V1.0,是一款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的智能化管理系统。该系统旨在实时监控、管理自动抛磨设备,具备实时监控、预警报警、生产调度、设备维护、数据分析等强大功能,并通过移动端应用实现便捷管理。这一成果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还在机械工程数智化转型进程中展现出了极高的行业价值与技术应用效能,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关键支撑。

能够获得这两项殊荣,得益于未来科技论坛所搭建的高质量平台以及其严谨、科学的评审机制。未来科技论坛作为我国科技界最有影响力的交流合作平台之一,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已成为官产学研参与度高、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的全国性科技品牌活动,为我国科学技术创新、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企业创新主体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2022年10月1日至11月1日期间,论坛组委会依据《2022未来科技论坛“2022年度机械工程数智创新优秀成果奖”和“2022年度机械工程数智化创新人物”评选办法》,组织了相关评审专家开展评选工作。此次申报参评人员来自全国范围内30多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打破了参评人数的历史记录。为了保证此次评选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组委会聘请了国内权威通信行业科技领域专家、学者以及行业领军人才担任评审专家,并制定了严格的评审标准。

这些评审标准要求申报者在机械工程数智化领域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和长期的实践经验。首先,申报者需长期投身于机械工程领域的数智化技术研发、应用与创新实践,其研发成果及构建的体系结构要在机械工程数智转型进程中展现出极高的行业价值与技术应用效能,能够为产业升级提供关键支撑,对机械工程数智创新的整体发展具备突出的示范引领效应与带头作用。这意味着申报者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应用来验证和提升其研发成果的价值。

其次,申报者要积累丰富的机械工程数智化工作经验,能够精准洞察行业技术发展走向,基于敏锐的判断力提前布局科研方向。同时,还需凭借扎实的自主科研能力,取得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研发成果,涵盖机械设计智能化、制造工艺数字化革新、生产流程智能管控优化等多个关键技术领域。这体现了对申报者综合素质的要求,既要有对行业发展的宏观把握能力,又要有在具体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

再者,在机械工程与数智技术深度融合的研发过程中,申报者需要攻克多项重大核心技术难题,技术难度要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准。例如,在高端装备智能控制系统研发、复杂机械结构的数字化孪生建模、智能制造车间的集成调度算法优化等关键领域要有颠覆性创新,全方位完善机械工程数智化产业生态,强力驱动行业朝着信息化、智能化高阶阶段迈进。这表明评审标准对技术创新的要求极高,鼓励申报者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

此外,申报者的研发成果还需具备良好的技术推广可行性与普适性,一旦应用于实际生产场景,要能够迅速转化为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切实解决机械工程产业发展的瓶颈难题,如解决高精度机械加工的质量稳定性、大型工程装备的远程运维效率、批量定制化生产的成本控制等关键问题。这反映了评审标准注重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要求申报者的研发成果能够真正为行业发展带来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最后,评选面向全国范围内的机械工程相关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各类主体及其专业人才,涵盖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控制、工业软件研发等全产业链条的数智创新成果与人物。并且,为确保奖项含金量与权威性,“2022年度机械工程数智创新优秀成果奖”授奖名额不超过3项;“2022年度机械工程数智化创新人物”授奖名额不超过3位。这种广泛的评选范围和严格的名额限制,保证了评选的公平性和奖项的权威性,激励真正顶尖的数智创新力量脱颖而出,引领机械工程行业迈向数智未来新高峰。

未来科技论坛组委会在整个评选过程中,严格遵循评审标准,全体评审专家以饱满的热情和辛勤的付出,确保了评选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谭电电能够在众多参评者中脱颖而出,获得这两项大奖,无疑是对他在机械工程数智化领域所付出努力和取得成果的高度认可。相信他的成功经验将激励更多的机械工程师投身于数智化创新的浪潮中,为推动我国机械工程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时间:2022年11月30日

 

精华推荐

首页 | 国内新闻| 资讯| 房产| 财经| 美食| 娱乐| 科技| 教育| 图库| 健康| 汽车| 创业

中国产经新闻网 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中国产经新闻网 () © 2012-2017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