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春节期间非法集资手段,远离高利诱惑陷阱
来源: 2023-02-02 17:05 点击:110 次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众投资理财的需求和渠道逐步多元化。与此同时,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追求高收益的心理,给各种非法集资活动套上诱人“马甲”。健康养老、生态养殖、电子黄金、虚拟货币、股权投资、“智能证券”等新概念层出不穷,同时手段越发隐蔽,披着华丽的外衣却是满满的套路,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非法集资的泥潭。

岁末年初是防范非法集资活动的重要节点。金蝶征信有限公司企业信用专家提示,投资者应该多看多想,看融资合法性、看工商登记、看投资回报、看资金去向、看企业信用等。

近年来,打着高额回报、保本付息、高大上项目等幌子的非法集资活动高居不下。据最高法数据,2017至2021年,全国法院受理金融犯罪一审刑事案件中,非法集资案件数量多、占比大,每年均在5000件以上,约占全部金融犯罪案件的40%左右。

2021年,我国施行第一部专门规范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的行政法规《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第十一条规定,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包含集资内容的广告或者以其他方式向社会公众进行集资宣传。《条例》明确规定,因参与非法集资受到的损失,由集资参与人自行承担。

值得注意的是,各个领域都开始出现看似“不起眼”的非法集资。例如,在养老保健领域,不法分子打着“养老”的旗号,以投资养老公寓、异地联合安养项目为名,以高额回报、提供养老服务为诱饵,引诱老年群众出资购买钻石卡、黄金卡等成为会员或“加盟投资”;又或者在房地产、建筑领域,有不法分子以预售房屋的形式非法集资、利用房地产项目开发进行非法集资、以分割销售商铺并承诺售后包租的形式非法集资等等。

面对各种防不胜防的非法集资、新型传销手段,提升个人防范意识和能力,识别身边的非法集资陷阱,切实保护自身利益,变得尤为重要。

警惕高额回报,认清非法集资惯用套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法分子往往成立公司,办理工商执照、税务登记等手续,营造实力假象,貌似合法,实则没有金融资质。 二是编造投资项目,将投资项目包装成金融互助理财、生态养殖、私募股权等形形色色的理财项目,并且承诺有担保、可回购、低风险、高回报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近段时间以来,非法集资有从城区向农村地区蔓延的趋势,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农民金融知识缺乏、辨别和防范能力不足的特点,到农村地区开展非法集资活动。

对比,金蝶征信有限公司企业信用专家提醒三不要:一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高息“保险”、高息“理财”;二不要“随大流”投资,不接收“先返息”之类的诱饵,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金融产品;三不要与银行、保险从业人员个人签订投资理财协议,不接收从业人员个人出具的任何收据、欠条。同时关注政府部门发布的非法集资风险提示,遇到涉嫌非法集资行为应当及时举报投诉。


 

精华推荐

首页 | 国内新闻| 资讯| 房产| 财经| 美食| 娱乐| 科技| 教育| 图库| 健康| 汽车| 创业

中国产经新闻网 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中国产经新闻网 () © 2012-2017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