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非遗传承者“膏人”王国宝,走进北京中医药大学
来源: 网络转载 2021-11-24 16:06 点击:221 次

       

       提到王国宝老师,不论是在大众媒体还是在中医药圈子里可谓小有名气,而且常常被称作“膏人”。他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药养生文化”代表性传承人,还是北京卫视《养生堂》等健康类节目的常驻嘉宾,更是一位精通中医药传统炮制技术和和制剂技术的专家。大家对他的了解,很多是通过中医膏方这种中医剂型。俗话说“一两膏滋十两黄金” 王国宝老师之所以能做到“膏到病除”,全是因为他一直恪守的原则:选材道地,炮制适宜,加工精细。

       7月15日,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二层的报告厅里,举行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柔性引才——王国宝主讲教授聘任、捐赠和收徒仪式。仪式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姜苗主持。

 

 

       北京中医药大学张丽副校长、北京中医药大学人事处王志伟处长、北京中医药研究院王停院长、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卢颖馆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坪山国医堂孟祥奇主任出席了仪式。仪式上张丽副校长、人事处王志伟处长致辞,并由张丽副校长亲自为王国宝教授颁发了聘书和捐赠证书。

 

 

       众所周知,北京中医药大学始终倡导“人心向学,传承创新”的精神,全力打造“汇聚天下名家”的平台,以“海不辞流,以和求进”的开放意识和宽广胸怀广揽海内外中医药英才。

       王国宝教授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于今年一月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柔性引才的主讲教授加入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海不辞流,方可聚天下英才。王国宝教授的成功引入,离不开北京中医药大学近年来在人才政策上的一系列改革和突破。

“承接岐黄薪火,传递中医衣钵”

 

 

       7月15日,王国宝教授喜收北京中医药研究院实验师贺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社会工作部、国际部主任,主任医师于国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王海彤、北京中医药大学坪山国医堂中药师海明虎、北京密云区中医医院主管中药师马  丁北京密云区中医医院主管药师、主管中药师陈佳帅六位高徒,六位徒弟用中医最传统的拜师仪式,交拜师贴、行拜师礼,“中医药文化需要薪火相传,更要继往开来。”王国宝在收徒仪式上提到,中医是华夏五千年的精髓,遵循天地之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中医才是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最直接的证明。

       王国宝自1971年进入中医药行业学徒,先后拜老一辈中医药专家刘侣笙、王西阶、张茂业和雷雨霖等先生为师,学习中药调剂、中药鉴别和中药加工技术,博采众长,尽得真传。

       中医临床方面,师从于启蒙恩师赵明华先生,后又受宗维新、刘春圃和梁宗翰等北京中医名家的临床辅导,从事中医临床30多年。擅长运用传统中医的方法,尤其善于运用中医膏方等传统剂型治疗调理人体的亚健康状态,多种体虚症、术后体虚证和术后康复指导,妇科常见疾病、男科常见病和疑难杂症,以及中医养生的食疗食养等。

       2004年以来,专职从事中医药养生文化的实践与研究工作,2010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技师”,2011年,获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鹤年堂中医药养生文化”代表性传承人。2012年,获得“北京市商业服务业中华传统技艺技能大师”称号。2016年获评“首都市民学习之星”。

       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柔性引进人才,7月15日,王国宝教授将还自己珍藏多年的三件宝贝捐赠给了学校,并向在场的领导和嘉宾介绍了这三件藏品的来历。其中《西鹤年堂丸散药目》刻印于清乾隆二十年,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她是西鹤年堂的老前辈在王国宝教授入行时赠给他的,寓有“承接岐黄薪火,传递中医衣钵”之意,且对北京中医药的历史研究有着很高的价值。

 

该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人民健康网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予以删除!

 

精华推荐

首页 | 国内新闻| 资讯| 房产| 财经| 美食| 娱乐| 科技| 教育| 图库| 健康| 汽车| 创业

中国产经新闻网 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中国产经新闻网 () © 2012-2017 All Right Reserved.